這是興義市第八中學附屬小學國學書法教研組組長向成鵬老師編寫的《中草藥名對韻》。今天中草藥第一次“走進”了學校六年級的國學社團課堂。
一邊誦讀,向老師一邊拿出白果、甘草、紅糖、枸杞等讓同學們認識。說到甘草,他在黑板上寫下了“甘”字的甲骨文,并解釋:“甘”就是口中含糖的感覺。
楓對柳,豆對瓜,水蛭對山楂。 石楠對山藥, 桑葉對谷芽。羊蹄甲,雞冠花,芍藥對枇杷。山中生地骨,林下種天麻。秋日登山尋雀麥,晴天開院簸蠶沙。
在向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在校園里找到了石楠和羊蹄甲兩種植物。
在興義八中附小從事國學經典和書法教育十多年,向成鵬教低年級學生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增加了學生的識字量;他帶高年級學生背誦《論語》《孟子》《蘭亭序》,讓學生們在寫作中能引經據典,嘗到了讀書的甜頭。
為了讓學生更好接受,向成鵬借鑒《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的體例,編寫了通俗、易懂的特色校本課程——《對韻歌》,其中包含了“書法對韻”“書法簡史歌”“黔西南地名風物對韻”“陽光對課”等板塊,“中草藥名對韻”是這學期新加進的內容。
書對筆,速對遲,楊瘋對米癡?!毒禄ㄌ贰逗吃姟?,程邈對李斯。印泥對筆架,《鴨帖》對鵝池??`先平正,草行必參差?!都乐段母濉非餃I,修禊《蘭亭》百世師。從《書法對韻》中同學們知道了不少歷史上的書法名家、名帖。
跑對跳,站對爬,歌舞對琵琶。烏沙對黃草,作客對回家。封臘酒,采春茶,荷葉對柳芽。農忙無客到,春綠有船劃。八卦田邊挖草藥,萬峰湖上釣魚蝦。把黔西南地名“烏沙”“黃草”,黔西南風景名勝“萬峰林八卦田”“萬峰湖”編寫進《陽光對課》,同學們誦讀起來感到很親切。
李建熙同學說:從《對韻歌》中自己了解到了一些黔西南的故事、景點,還認識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中草藥。鄒明燃同學覺得《中草藥名對韻》非常有意思,一節課下來,自己從書本和實踐中認識了石楠和羊蹄甲。
向成鵬說:編寫《對韻歌》是想讓同學們在學習平仄、學習對仗的同時,認識身邊的花草樹木,認識生長萬物的土地,從而培養他們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結,不斷增強文化自信。
(記者 劉國蘭 范文 保濤 石夏紅 編輯 方泓錦 責編 范文 編審 張翔)